我国东部资源枯竭矿区面临土地污染退化、次生地质环境灾害、生态系统受损,土地生产力下降,塌陷土地荒置和建设用地紧张相矛盾的局面,同时实现了生态修复和碳增汇的协同目标。①揭示了沉陷区三水转化关系和碳储量的时空演替和分布特征,实现了矿区水土资源时空优化配置;阐明了资源枯竭矿区关键环境要素与生态系统退化机理,并提出了提升矿区土地生产力的复垦和生态修复理论。②构建了地基稳定性模糊可拓评价模型,研发了残余变形分区控制技术,保障了老采空区土地安全再利用,缓解了建设用地紧张局面,盘活了低效用地。③构建了包括质量生态型土地整治,沉陷水域与湿地水生态保护修复、水系梯级控制与绿色基础设施网络建设为核心的资源枯竭矿区生态系统修复技术,实现了矿区山、水、田、湖、村系统修复,生态修复区碳储量显著提升。研究成果推动了徐州市“一城煤灰半城土”到“一城青山半城湖”华丽转身;2017年12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了潘安湖生态修复工程,表示充分肯定和高度赞赏,指出资源枯竭地区转型发展是一篇大文章,实践证明这篇文章完全可以做好,并要求积极推广有益经验。
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徐州潘安湖煤矿塌陷区生态修复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