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煤基温室气体减排与资源化利用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实验室)旨在围绕国家战略和江苏省碳减排基础前沿创新需求,着力解决煤基碳减排的重大科学问题,突破前沿引领和关键核心技术,获取重大原创成果和自主知识产权,抢占未来煤基碳减排技术制高点。
为不断提升实验室创新质量和效率,充分发挥实验室研究基地的作用,本着开放、流动、合作的运行机制,加强基础性、原创性、前瞻性等课题研究,激励科技创新,凝聚和培养科技人才,特设立2025年度开放基金,支持与实验室主要研究方向相关的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并鼓励学科交叉和产学研合作研究。
一、 开放课题申请指南制定的原则
本指南突出下列原则:
1. 根据省重点实验室发展方向,以及急需解决重大基础性问题或行业关键共性瓶颈技术而设立支持项目,面向国际学科发展前沿和国家、江苏省重大需求。
2. 支持具有开拓性、前瞻性、创造性的新理论、新技术和新方法的研究。
3. 本指南原则上面向实验室依托单位中国矿业大学校外人员,支持开展多学科交叉联合的合作研究,支持有利于开展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的项目,支持企业技术人员来实验室从事技术研究工作。
4. 支持青年科学家和青年工程技术人员,欢迎承担开放课题的研究人员定期来实验室工作,以培养高层次科学技术研究开发人才。
5. 申请人原则上必须与实验室固定人员联合开展开放基金的申请。
6. 本年度拟设立重点项目(资助额度8万元/项)1-2项以及一般项目(资助额度4万元/项)4-6项。所有项目将按照“江苏省煤基温室气体减排与资源化利用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管理办法”进行管理。
二、 重点支持方向
根据实验室发展规划与发展目标,围绕国家和江苏省碳达峰、碳中和重大战略需求,实验室只接受以下研究领域的开放基金申请:
1. 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包括CO2高效捕集与输运、CO2化工与生物利用、CO2地质利用与封存关键理论与技术。
2. 甲烷减排与资源化利用:包括煤层气/煤系气高效开发利用、煤矿瓦斯高效抽采与减排、低浓度甲烷资源化利用关键理论与技术。
3. 煤炭利用减排与增汇:包括煤炭提质与低碳高效利用、生态修复与生态碳汇、温室气体监测与碳管理关键理论和技术。
三、 申请办法
1. 实验室诚邀国内外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围绕实验室主要研究方向申请开放基金;实验室将按照“公平公正、择优支持”的原则,采取自由申请、实验室初审、学术委员会终审的程序遴选开放基金。
2. 申请者请在阅读立项指南和《江苏省煤基温室气体减排与资源化利用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管理办法》等相关文件、规章规定后,按规定格式填写申请书。申请阶段无需寄送纸质版申请书,电子申请书发送至电子邮箱:quandewang@cumt.edu.cn,电子邮件主题格式统一为:“2025年江苏省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申请-姓名-单位”。申请书提交的截止日期为2025年5月20日。
四、 审批立项
1. 省重点实验室对申请书进行形式审查和初步筛选,并组织同行专家评审,经省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审议后择优支持。
2. 申请人在接到基金批准资助通知后,按批准金额、研究年限、研究进度关键节点要求和考核指标等填报任务书。
五、 项目管理
1. 项目实际执行年限以任务书签订时间为准。
2. 项目中期/年度检查和结题时,申请者需根据实验室要求提交中期报告和结题报告,具体的时间和要求另行通知。
3. 考核要求:
(1)开放基金所提交的验收成果与研究课题内容必须具有较强的相关性,否则不予认定;
(2)结题条件以任务书为准:其中重点项目发表署名实验室为第一单位的一区SCI论文不少于2篇,一般项目发表署名实验室第一单位的一区SCI论文不少于1篇。
4. 开放基金资助的研究成果或论文发表时,应注明本实验室为第一完成单位。实验室中文名称为“江苏省煤基温室气体减排与资源化利用重点实验室,中国矿业大学,221008,江苏徐州”,英文名称为“Jiangsu Key Laboratory of Coal-based Greenhouse Gas Control and Utilization, 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and Technology, 221008, Xuzhou, Jiangsu, China”。
5. 未尽事宜请与实验室联系。
六、 联系方式
联系人:王全德老师
E-mail:quandewang@cumt.edu.cn
通讯地址:江苏省徐州市泉山区金山东路中国矿业大学(文昌校区)教三楼306,邮编:221008
附件一:江苏省煤基温室气体减排与资源化利用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管理办法
附件二:江苏省煤基温室气体减排与资源化利用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申请书